【三下乡·青春行】萤守非遗 智启匠新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黄山支队纪实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26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争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和现代服装学院团总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联合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黄山实践队,于7月8日至12日赴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及黟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指导教师左皓、彭琳琳、王少锋、孙婉莹带领16名学生参与此次实践活动。 

赓续中华文脉,忆数非遗风采。为发挥实践团主动性,展现出新时代担当和作为,7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黄山市休宁县,拜访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黄山市竹刻非遗传承人王勇大师。实践团与王勇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刻的是竹子上的人,观照的是自己。”他强调,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创新的源泉,并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来。实践团还在王勇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竹雕技艺。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节生动的实践课,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在指尖中感受匠心,在匠心中凝聚力量。

探索徽州千年古韵,科技助力非遗新生。79日,实践团先后调研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和黄山一恒茶文化公司,领略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精美的展品和“徽州三雕”非遗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山市非遗传承人、一恒茶文化工作室负责人王建新说道:“非遗文化并不是高高挂起令人抬头看的一个东西,我们通过形式、功能、技术方面的创新,降低非遗的门槛,让非遗能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澳门新濠天地游戏: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高。”王建新还为大家现场展示了近期正在创作中的AI砖雕作品设计图。一雕一刻浸润皖南热土,一砖一瓦彰显徽派之韵,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需要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这样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化产业赋能非遗传承,知行合一共赴读书之约。710日,同学们来到黟县,共同探索新兴业态,体验文旅融合空间。在碧山村,实践团见到了用牛圈改造的咖啡馆,连电线杆、垃圾桶都被穿上了五彩缤纷的非遗“外衣”。随后,实践队来到碧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碧山村文化产业保护座谈会,驻村工作队队长出席了本次座谈会。村干部介绍称,碧山村聚人聚心聚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将古村落保护与和美乡村建设紧密融合,为传统文化“加码”,为乡村旅游“赋能”。下午,同学们开展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交流会,纷纷表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品质。古村的宁静与同学们的热情形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知识的传递与思想的交流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珍贵。

访寻古村文化传承,共绘非遗大美画卷。711日在西递古村落,实践团拜访了西递著名传统礼仪传承人胡锡林,他为大家介绍了西递的地理位置、名称的来源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详细讲解了拱手礼,同学们跟随指导并认真学习。随后,实践团拜访了76岁高龄的石雕传承人查昌平,他向同学们逐一阐释了石雕的历史背景以及精妙的制作工艺。下午,实践团共同投入到长卷《我心中的徽州》的创作中。画卷上,古老的徽派建筑展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承载了同学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守望非遗,责任在肩,实践团将携手共进,在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徽州的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本次三下乡活动为期五天,实践团足迹涉及黄山市休宁县、黟县,开展走访调研、非遗传承、劳动实践、学习研讨等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只有深入基层、坚定信仰,才能在调查研究中求得真知,才能在自找苦吃中锤炼实干本领。“人人知实践,人人想实践,人人去实践”,实践团今后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安职“六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中汲取青春力量,在基层一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王睿  /吴栋



初审:窦仁伟   预审:郝进平   审核:叶惠玲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官微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