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建设基础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598亩,现有在校高职生14000多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62个,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职称教师近200人。
学院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精品建设专业1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建设专业2个。
目前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15门、院级精品课程34门。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
一批教师被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
学院坚持“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的教育理念,创新并实践“校企融合、项目带动、双轮职训”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在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项目-“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较大地提升了学院信息化水平,也为学院信息化应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包含:
l 建成信息点约5000个,实现了楼宇之间主干千兆光纤连接,校园网已覆盖到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及办公楼,900兆互联网出口;
l DNS、WWW、FTP、邮件、网络安全等网络基本信息服务;
l 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共享数据中心;
l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网上办公、图书馆管理、迎新等管理信息系统;
l 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校园消费、控水、控电、图书借阅、上机计费、网络缴费等功能;
l 已有368座语言实验室,通过语言类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实现语言类课程的听、读训练的课堂教学及网络自主学习功能;
l 目前已有132个教室和实训室安装网络集中视频监控多媒体教学系统。
二、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是信息时代高等学院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直高度重视,近几年对高校的投入明显加大,各高校校园网基本覆盖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及宿舍楼,实现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同时,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也有很大的提高,如: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等,但这些资源大都是离散、孤立的。因此,需要将这些优秀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共享资源平台使全区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共享资源,从而达到优质资源共享,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合肥职教园区,目前园区已有10多所本专科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的建成有利于促进各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其丰富性、共享性和广泛性等方面使原有的资源在资源内核、呈现方式和服务面向上获得更优质的发展,获得最大的整合优势。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一个覆盖整个校园的“有线+无线”的网络环境,使全院教师和学生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在校园内不受地域、时空限制,把技术和教育融合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和学习中。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综合环境和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教学平台,形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流的格局,实现教育部要求的“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秀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有效推进学院各专业群的均衡发展,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成为合肥职教园区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
(二)具体目标:
1.创新“三方三级、建管用有机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成立理事会,创建校企合作新体制。组建由政府、企业和学院三方代表成员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委员会和建设评审组、建设办公室、建设部门,形成“三方三级”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制订理事会章程,构建校企合作新体制,优化校企合作环境。
“建、管、用”有机结合,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学院自建与校企合作共建、你建我管、技术外包等方式相结合,在校企合作新机制下完成校园带宽扩容和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实现全覆盖校园网、协同管理保障255个网控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
2.通过引进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与校内自建相结合方式,完成面向8-10个专业20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和1个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3.完成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推送资源”与“网校辅学”两种教育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
5.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6.深化教学管理系统应用。完善学院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规划,探索教学信息化决策、投入、管理、评价新体制,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能,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四、建设内容
项目一:以应用为驱动,走校企合作之路,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创新运行机制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但由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点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建设组织不得力、建设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管理和协作难等问题,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的现象,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就会形成不必要的支出和资金利用率低的局面。
1. 成立“三方三级”理事会,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1)构建合作理事会架构
校企合作理事会 (政府、企业、学院) |
信息化建设委员会 |
信息化建设评审组 |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
信息化建设部门 |
在理事会组织架构中,理事会是顶层和核心,负责指导并协调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为校级机构,成员由人、财、物、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由主管信息化建设的院级领导担任,为院校首席信息主管(CIO);信息化建设评审组,该机构隶属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成员不但要有信息技术专家,也要有管理方面专家,可聘请部分企业专家与本校专家共同组成,增加权威性、先进性、广泛性与客观性;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该机构是信息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信息化建设部门包括网络信息中心和学院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建设信息化具体项目,充分用好校园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2)明确相关机构职责
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制订章程及有关制度,明确理事会职责、理事成员单位的推荐和选举办法、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理事会具备三大职责:第一,参与议事。建立高层会晤制度,围绕学院教育教学,定期交换合作意见,研究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不定期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场工作会、业务推广会,联合开展实地调研、专家学术研讨、软课题研究以及阶段性经验总结等工作。对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项目方案设计、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学院对理事会提出的议案应及时通报反馈;第二,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各方利益。负责协调政府、企业和学院之间的关系,统筹各方资源支持合作办学;第三,实施监督。负责对学院办学行为实施监督,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立项和建设过程的评价。
学院将积极依托地处合肥职教园区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联合职教园区兄弟院校,制订“共建共享共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形成校校联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校企合作理事会高效运行。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决策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审议信息化建设工程方案;预算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跟随信息化建设进程;优化综合信息管理流程和运行(服务)流程;全面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进行信息化相关项目和工程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正确使用。
信息化建设评审组。独立评审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类规划;独立评审学院院信息化建设方案;检查评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等。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协调和管理院校信息化建设实施。
信息化建设部门。在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下,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具体信息方案的实施,相关部门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共同完成项目建设,并最终成为用户。
2.“建、管、用”有机结合,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
根据学院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基础的实际情况,应本着互?互利原则,采取学院自建与校企合作共建相结合的方式。
(1)扩大校园网出口带宽,服务于全院信息化应用
学院信息化的大量应用要求宽阔的信息公路,因现有出口带宽及主要设备无法满足未来的大量信息流的传输需求,为此,学院在本项目中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出口带宽。同时考虑到数据信息安全,对关键应用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l 出口扩容:
①根据学院信息流的不断上升逐步将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1.5-2.5G。
②升级现有的出口设备,如核心交换机、出口引擎、流量控制器,以提供万兆的传输链路。
③增加多路出口功能,满足不少于4路对外出口接入,做好教育网域名注册,并接入教育科研网。
l 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为保证资源库服务平台可靠、稳定的运行,在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再为该平台构建一个容灾备份系统,以便在服务平台发生故障时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完整;同时,通过备份的应用系统能快速恢复相关应用。系统总体框架如下:
在现有环境中增加一台虚拟磁带库做为数据中心主要备份设备。并部署Symantec NetBachup 7备份软件,将业务系统数据通过LAN网路备份到虚拟磁带库中。使用System Recovery模块对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在业务系统最健康的状态下对服务器进行裸机备份,并保存副本。当服务器系统崩溃时能彻底恢复原来的系统,管理员不需要去重复性劳动。
为保证系统的7*24的高可用,保证业务系统不宕机,服务平台采用集群技术,实现集群系统中的任意一台服务器出现宕机故障,集群软件会迅速地监测出故障的所在,并且迅速地在切换到集群的另外一台服务器上,使停机时间最小化,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①数据库备份
l Oracle在线热备份必须通过RMAN来实现,所有的备份软件都是通过调用或生成RMAN脚本来实现Oracle的在线热备份。
l Oracle进行在线热备份的时候,必须将归档模式打开。
l Oracle备份信息都会存放在控制文件(Control File)中,所以Control File的保护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文件方式或者Catalog DB来保护。
l Oracle需要备份的内容,包括:
? Oracle数据文件
? Oracle的归档日志
? Oracle的控制文件
②业务系统备份
l 对资源库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应用备份;
l 对校内其他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应用备份。
③远程镜像数据容灾
l 零停机时间和零数据损失;
故障修复后的快速重新同步。
(2)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公平竞争,校企合作共建全覆盖校园网
为了完善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学院设想在学院主要公共建筑物场所,以及部分光纤、网线无法到达的场地,采用无线网络覆盖,以打破有线网络在空间上的局限性。
由于无线网络覆盖投资大、成本高,在校园网无线覆盖的实施上可以考虑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由学院主导,运营商投资建设,共同管理模式。
学院以公平公正招标的方式选择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广大师生,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化校园等方面结为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建设思路是: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普适性和先进性。它是面向新一代移动终端及移动网,运营商的3G网络、校园的Wifi支持;适应各种用户及设备。
基于业务承载的多SSID。根据承载业务的不同(运营商业务和校园网业务),我们分别采用两套SSID分别进行承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接入相应的SSID。
有线与无线的统一认证。采用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统一认证,有线认证方式是802.1x,无线认证方式是Portal。
(3)引入外包技术服务,保障255个多媒体教室设备正常运行
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学院将新建83个带有智能网络集中控制系统的多媒体教室,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远程集中控制各种多媒体设备(如设备的供电控制、投影机的开关机、电动屏幕的升降、多个媒体设备信号的切换等等),使上课教师面对的只是单一的设备,以方便操作,实现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并对现有132个网控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全院网控多媒体教室数达255个,实现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班班通”。
多媒体智能网络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持久规范的后续服务及技术支持,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随着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持续建设,设备不断增加,由于受人员、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后续服务及技术支持工作无法得到保障。
为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室里稳定的使用,学院将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中心、主动服务、提前服务、可靠服务、把教学事故消灭在萌芽中为宗旨,将企业的优质服务引入到学院,引入外包技术服务,全面保证服务质量:
周期性运维管理与服务。对多媒体系统设备进行全面巡查,检查设备完好、损坏程度,特别是易损、易耗设备,为学院提供书面设备现状清单及相关处理建议,根据学院指示,完成设备的全面检修、更新、保养、存放等事项,确保可靠可用。
日常运维管理与服务。工程师对主控室服务器机房每天定时巡检,保证多媒体教学系统每天24小时正常运行。每天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日志报告;按照学院要求做好数据的定期备份,并对备份数据进行妥善保管,以确保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予以全面恢复。
应急服务。出现突发性故障事件时,工程师应在5-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理并排除;重大活动如领导及专家的重要报告、大型集体活动等,工程师应到现场保障。
设备备件及备品保障服务。对于易耗、易损器件,在学院里配备相关备品(提供清单),以供随时更换。
培训服务。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与学院共同组织,对所有使用多媒体系统的教师进行详细的系统讲解与现场操作培训。
项目二: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1.围绕教学需求,明确建设任务
(1)资源库建设
立足于学院专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资源的建设。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面向8-10个专业的教学资源数据库。
8-1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等模块。各专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全部模块或不少于2个可选模块。
①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讲授型网络课程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基于web网页形式,每个专业建设8-10门。讲授型网络课程,基于教师课堂实录型,每个专业建设3-5门。
②专业标准大全库:
收录该专业的相关企业、行业、教学与教学管理标准(规范、法规),形成权威性强的专业标准大全。
③专业信息文献库:
收录与整理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报纸、期刊、报告、标准、专利、学术会议资料、学位论文、法律法规等资源,形成规范数据库,为相关专业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④专题特色资源库:
体现专业学科特色,以重点专业学科或某特定专题、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或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专题类资源;体现地方经济或特色,即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类资源建设。
⑤多媒体课件库:
收录该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以教师授课时制作的高质量PPT课件为主。即构建该专业的优质PPT课件共享平台。
⑥专业图片库:
收录该专业的图片资源,形成共享图片库。
⑦专业视频动画库:
收录该专业实训类为主的片段型视频教材和解决难点、重点为主的动画教材。
⑧试题库:
建设该专业综合试题库,要求专业所有课程必须建设一个子试题库。
⑨案例库:
以一个完整的案例为单元,通过观看、阅读、学习、分析案例,实现知识内容的传授、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展示、知识迁移、技能掌握等。
自动录播系统可以自动将教师授课现场直接录制并存储下来,并且能够将公开课、优秀教师上课进行现场直播并录制。系统具有数字化存储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功能,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便捷的建立课件管理及点播系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网上学习,并可通过网络给异地的学生提供实时的教师授课视频。整个系统分为五部分:智能导播系统、自动跟踪系统、课件实时录制系统、课堂直播系统、非线性课件编辑系统。
自动录播系统拓扑图如下:
2.多途径多方式多模式,探索共建共享新机制
加强学院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引进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与校内自建相结合方式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加大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继续开展学院多媒体教学课件(程)遴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不断推进学院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1)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
资源素材通过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他途径,素材的建设者涉及教师个人与教学团队、数据供应商、国家共享、免费网络资源等就教师(团队)开发资源的模式,采用立项建设的方法(校级、省市级、国家级),数据供应商资源主要由图书馆集中采购并集成发布;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集成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成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精品课程建设,二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发布,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建设机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包括学院、省市、国家级各个层而的精品课程。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采用多模式进行,其中“政府搭台、重点学院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合理模式,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院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企业的参与使建成的资源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其中出版社等数据商的参与为资源库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运作机制保障,为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3.“推送资源”与“网校辅学”相结合,积极服务学院教育教学
学院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并结合学院的实际需求,探索与高教出版社“校社合作方式”引进学院急需的相关优质教学音视频资源,并通过学院的数学资源库和信息查询系统向全院师生积极推送相关优质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实名上网的方式调取相关辅学音视频资源进行课内外学习,并且学院将积极探索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使学生的课内外学习通过自主平台得到最大的时间利用率和最好的学习效率,自主平台的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汇总统计到数据库中,可以做为学生平时学习的综合评价依据之一,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与老师实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减轻老师的繁琐的课堂教学,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1、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图:
l基础平台: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是构建在目前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门户平台、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之上的数字资源应用;
l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式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的基础,包括数字资源元数据管理、各类资源库管理(教学资源库、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特色资源库、学术资源库等等)、数字资源的整合与检索;
l业务系统:包括网络学堂、精品课程、课件制作(视频录播/编辑/点播系统)、论文管理系统;
l资源服务:为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服务,包括统一检索、在线学习、服务推送、个人空间等;
l数字资源服务门户:提供基于学院统一信息门户的师生资源服务门户网。
(1)实现功能
①与学院现有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无缝、深度集成,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②支持邮件、通知、站内消息多种方式通信,消息自动推送。
③可以跟踪用户课程网站的学习、建设进度,对用户进行提醒。教师可以安排教学计划,定时提醒教学任务,并且可以与教务系统对接。
④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论坛、在线答疑、笔记共享、案例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交流与资源共享等。
⑤资源库资源可以与课程共享,可以控制资源或者课程资源的下载查看权限,保护知识产权。
⑥课程网站装扮简单、方便、易操作,可以自己定制个性首页。
⑦支持多个教师共建网站。
⑧支持视频在线播放。
⑨支持数学、化学公式的在线编辑。
⑩支持策略组卷,提供在线测试、考试。
(2)软硬件平台(支撑)
网络结构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架构,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群组可以直接连到核心交换机上,也可以采用高性能汇聚交换机连接。
前端可接入基于核心交换机加ACE负载均衡交换机模块、防火墙模块等。网络拓扑图如下:
为了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和高可扩展性,采用配置较高的PC服务器,并且可根据需要在增加服务器等情况下,实现双机并行或双机热备。
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包括各种版本的Linux和Unix(Solaris 、AIX等)、Windows。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11G企业版(2*25用户 含RAC)。
③应用服务器
操作系统:支持Linux、windows 2003 及以上版本服务器操作系统。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可以采用各种主流应用服务器软件,包括Oracle Weblogic、IBMWebsphere、Apusic、Tomcat等。
④客户端
支持windowsXP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浏览器访问可兼容IE6.0及以上版本。
⑤Web应用防护
提供Web应用安全、Web漏洞扫描、Web应用加速及网页防篡改等。
⑥负载均衡、中间件集群实现
用户前端,采用硬件负载均衡器;后端,部署多台Application Server,并启用Application Server的集群session功能
2.搭建网络学习空间
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使每个教师、学生都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环境,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具体内容如下:
l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为了创造性运用多样化网络环境,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教学中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活动。
教学中我们通过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形成新意识;在开放的思维下形成新思维;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下形成创新能力。
(2)“活泼”: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我们进行创新性教学的重要基础,通过网络资源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大胆创新,用活的教学目标,活的教案,活的教学形式,活的教学方法,活的教学手段,活的教学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有趣”: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是密切联系的,通过创造性运用网络环境创设各种情境来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新颖”:新颖性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信息猛增,新事物层出不穷,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地知识爆炸时代,创造性地运用网络资源,把新的事物和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体现时代的气息,符合生活实际,贴近生活,使每节课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l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明显提高,参与机会明显增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1)运用网络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借助网络资源中的声光,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产生疑问,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用网络环境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环境这具有人机会话,反复演示,及时反馈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
(3)运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独创性的想象。教学中要求教师设法利用网络环境,通过网络资源中的动态画面及音响效果,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估计、大胆假设,从而达到创造能力的目的。
项目四: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1.深化教学管理系统应用,全面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
建设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点抓好学分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等平台系统建设,建设学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着力推进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学院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学院相关部门联合协作,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如网络课程、教育软件、虚拟团队教研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咨询等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如学习工具软件、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要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制度,对教学支持服务提供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测评,保证支持服务的质量。
3.加强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改善现有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结构,使得教学信息化专业管理人员数达到学院专业教师人数的7%以上,重视解决好信息化专业管理人员的职称问题和相关待遇。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较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专业人员,在学院形成一支队伍稳定、职称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五、预期效果
全面提升我院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特色、适应性强的优质资源,满足学院和职教园区所有院校师生教与学的需求,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建资源、不断积累和优化、共享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重点专业建设:学院通过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可收集学院重点专业的各类资源如:教学图片、视频音频、教学动画、试卷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共建共享,并辅助网上学习系统来合理利用,促进学院的专业建设。
开创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提高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随着专业资源建设的日益丰富,网络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完善,在学院推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专业教学可通过设置学习考核方式和学习进阶控制等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院大大提高办学效率,进而提升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水平。
利用专业共享型资源库,创建终身学习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得学院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强势专业领域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在岗职工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全覆盖的全院网络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六、组织机构
成立由院长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教育信息化试点领导小组。教育信息化试点领导小组:
组长:陈传海(院长)
副组长:李 雪(副院长)
成员:王道泉 杨林国 孙 骏 解 滨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实施对参与项目工作人员的评价,做好项目阶段性总结和资料的归档整理。
七、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学院以《教育部澳门新濠天地: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文件为基本依据,制订相关的制度及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优质资源予以一定奖励;投入相应的配套经费。为此,学院拟制定相关制定和规定如下: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澳门新濠天地:鼓励结合教学实际选用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的若干规定》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澳门新濠天地:对积极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并做出优异成绩的各类人员表彰奖励的规定》
《澳门新濠天地:规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信息标准选用的规定》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验收标准》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课程建设运行评价标准》
2.经费保障:
学院根据《教育部澳门新濠天地: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文件要求和项目建设内容和进度要求,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软硬件建设费用。
八、进度安排
项目名称 | 2012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3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4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项目 负责主体 |
1.校园网扩建 | 预期目标: 完成对校园网网络中心机房的搬迁和扩建,实现校园网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校园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验收要点: 1.新建网络中心机房面积200平方米。 2.完成对楼宇光纤的准确交割。 3.对中心机房进行桥架安装和线缆敷设。 4.完成网络中心机房内部安全防护配置,包括防雷、安全接地以及防火等安全措施。 5.新增2台机柜,并对原有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校园网服务的正常运行。 | 预期目标: 实现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至1.5G,提升互联网访问的速度。 验收要点: 1.完成对校园网出口路由器的升级更换,具备10GE上下行链路,实现对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电信及中国移动三个ISP的接入。 2.完成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的升级更换,具备10GE业务板卡,提供线速转发功能,具备BRAS功能,通过与RADIUS系统对接,实现诸如Potal、802.1X、PPPOE、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 3.实现中国教育科研的接入及域名注册,部署DNS域名解析服务器。 4.购置第三方计费认证软件,实现校园网所有用户的接入认证。 | 网络信息中心 | |
2.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 预期目标: 通过网络课程的立项及教学资源制作等基础性工程,逐步建设学院数字化教育资源。 验收要点: 1.完成一个课程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的制作。 2.完成50门网络课程的申报工作,以后每年立项50门左右,至2015年院级网络课程数达200门 3.网络课程验收。 | 预期目标: 通过引进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与校内自建相结合方式,丰富学院数字化教育资源。 验收要点: 1.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 2.以学院6个国家示范专业和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建设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并实现共享(建设专业标准库、媒体资源素材库、各类培训库、整合课程资源库)。 | 教务处 | |
3.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 预期目标: 构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 验收要点: 1.完成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2.完成30门院级网络课程立项。 | 预期目标: 通过教学资源库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 验收要点: 1.搭建专业资源库平台。 2.制订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 3.依托国家、省、学院重点实训室,搭建一个统一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多项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 | 教务处 | |
4.容灾 备份系统建设 | 预期目标: 逐步达到关键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备份,并能实现重要数据的容灾策略,确保数据存取的高效及安全。 验收要点: 1.完成容灾备份中心的建设,配置6KVA不间断电源。 2.购置服务器一台,用于安装备份软件服务管理端。 3.安装Symantec NetBachup7.x备份软件,并配置三个数据库备份授权。 4.购置虚拟磁带库一台,配置18TB裸容量,可用容量?14TB。 | 预期目标: 在原有备份系统的环境基础上,使得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和一卡通等关键业务系统实现全冗余架构,保证业务系统的7*24 小时运行和数据的零丢失。 验收要点: 1.购置2台服务器和2台光纤交换机。 2.购置1台磁盘阵列,容量可达20T。 3.使用Symante Storage Foundation HA Enterprise高可用软件对应用系统进行保护。
| 网络信息中心 | |
5.信息化应用基础建设 | 预期目标: 完成83个网控多媒体教室建设及对现在132个网控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成多媒体教室的校园网络全覆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验收要点: 1.新建83个网控多媒体教室。 2.改造升级已有132个网控多媒体教室。 3.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班班通。 | 网络信息中心 | ||
6.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 预期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验收要点: 1.网络课程运用于日常教学(以后每年验收合格的课程均要求按运行评价标准实现共享),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 预期目标: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校校间共建共享的应用。 验收要点: 1.网络课程运用于日常教学。 2.完成与合肥铁路工程学院、合肥能源学院的网络互联互通工程。 3. 完成与合肥铁路工程学院、合肥能源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应用。 4.总结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经验。 | 教务处 |
九、资金预算
项目 | 财政投入 | 行业企业投入 | 学院自筹 | 合计(万元) | ||||||
建设内容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2014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2014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2014年度 | |
校园网扩建 | 50 | 100 | 150 | |||||||
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 15 | 85 | 25 | 45 | 170 | |||||
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 90 | 65 | 35 | 190 | ||||||
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 25 | 15 | 50 | 40 | 130 | |||||
信息化应用基础建设 | 120 | 50 | 160 | 330 | ||||||
合计 | 15 | 345 | 240 | 25 | 45 | 175 | 50 | 75 | 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