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各种细菌和病毒也开始活跃,加上春节人员流动和接触频率增加,导致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些春季常见的流行病以及预防小知识。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常引起周期性的、世界性大流行,危害极大。
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发烧头痛、畏寒怕冷、喉咙痛、流鼻涕、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有些患者的体温会达到40℃以上,还有部分患者会有胃肠道方面的病症,比如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
流感的预防主要是在流感流行的时候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人多拥挤的地方,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不要喝酒,保持充分的睡眠。如果接触明确的流感病人,需要使用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如果抵抗力下降的人群,也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二.水痘
水痘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如果接触过水痘患者,也可能被传染而得水痘。
得水痘后,出疹前期的症状有发热、咳嗽等,出疹期患者可出现全身皮疹,常在1-2天内出现,开始发生于头皮、面部,躯干部较多、四肢较少,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疱浆清亮,周围有红晕、常伴有瘙痒。
水痘的预防需要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避免与正在长水痘的人接触是预防水痘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个人卫生也有助于预防水痘。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平时勤剪指甲勤洗手,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对预防水痘有很大帮助。
三.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常年可发病,各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诺如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人一生中可多次感染,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对它也无效,该病毒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使得在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幼儿园、旅游区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其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开窗通风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通过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抵抗病毒感染。
四.肺结核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警惕结核病,应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生活中宿舍、教室要勤通风,以降低室内病菌的密度,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卫生清洁勤晒被褥,要加强营养,多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若有咳嗽,午后低热,盗汗,胸痛等症状,应及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哈蟆瘟”,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本病潜伏期约14-21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2)教室、寝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注意均衡饮食,多饮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4)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人多拥挤的地方。
5)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6)如发现有类似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征,不要去上班、上课,应尽早就医,一旦确诊要及时隔离治疗。
请广大师生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携手并肩,科学防控,共同守护健康!(图文/侯涛)